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文学 > 纪事 > > 正文

沙明沙明(报告文学)

来源:中国创新文学网 作者:曾利华 时间:2019-01-30

 

沙明藏身罗宵山脉南段,古城耒阳东北方向,毗邻湖南安仁县洋际乡、华王乡,境内有五峰仙、欧公仙等耒阳市名山。长久以来,在我的印象中,群山拥抱的沙明,虽然山高路远,交通落后,人口不多,但沙明却是美丽的世外桃源,是都市人寻梦的乐园。

曾经为了沙明一座巍峨的山、一朵飘逸的云、一片迷人的梯田或漫山遍野的白雪,在不同的季节造访沙明,领略沙明的风景之美。记忆中,春天的沙明朝气蓬勃,新绿潮水般漫过连绵起伏的群山之后,火红的杜鹃,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便争先恐后赶集似的尽情绽放;炎炎夏日,沙明将亚热带森林之美展现无遗,茂密的森林在火热的阳光下郁郁葱葱,习习的凉风吹来,那些手掌大的枫叶、如针细的松叶,还有手指宽的竹叶,便齐齐地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曲夏天的交响曲如约响起;秋天款款而来时,沙明连绵的山峰层林尽染,红,黄,褐,绿,斑斓的色彩绘就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美得令人心醉;而一旦到了冬天,漫天飞舞的白雪笼罩着四野,放眼望去,白皑皑的群山一望无垠,让人纷飞的思绪在崇山峻岭中天马行空般飘向更远的远方。

因为远离喧嚣的闹市,我对风光无限的沙明,内心充满向往充满憧憬,而对居于深山的纯朴乡民,却鲜有了解。

直至某一天,我以脱贫攻坚后盾单位帮扶队员的身份深入沙明与贫困户张二妹结对后,我才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沙明,是美丽的,也是贫穷的。对于沙明的祖祖辈辈来说,沙明美丽的风光并没有让沙明人过上富裕的生活,贫困就像草原中遍布的沼泽地,让世世代代脸朝泥沙背朝天的沙明人难以步出。

 

沙明,地域面积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元明坳达800多米,素有耒阳市“青藏高原”之称。2015年耒阳市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时,沙明乡并入了导子镇,高峰村、三岭村、沙明村合并成今天的沙明村。由于地广人稀,沙明村是耒阳市人口分布最散,密度最小的行政村。在沙明村609户农户中,贫困户达98户,几乎占了六分之一,贫困人口多达370人,也因此,沙明村毫无争议的列入了省定贫困村的序列。

我第一次去看望帮扶的贫困户张二妹,是在农历丙申年一个冷风嗖嗖的冬天。那天,如往常一般,我只穿着不多的两件衣就登上了公交平台租来的小车,和我一同上山的还有另外两个同事。车过导子镇,上山的路便变成了林中飘逸的一条带子,隐在森林中,迂回穿梭,远远望去竟难寻踪影。而气温也随着地势的增高不断降低,我暗自后悔没有多穿几件衣,看来,耒阳市“青藏高原”之称绝非空穴来风。

在通达山顶近30分钟的车程中,小车一直沿着“之”字形的公路蜿蜒盘旋。坐在小车中,我沉默无语,我想象着我帮扶的对象张二妹家境该是怎样的贫穷,会不会是家徒四壁?我也想到了宋代叶绍翁那首《游园不值》中的两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张二妹的家是不是也有用篱笆围成的栅栏?是不是也有一扇用山中灌木枝条编织的柴门?屋前檐后抑或墙上是否遍生着厚厚的青苔?

沙明的村落多依山而建,星罗棋布于连绵不绝的群山中。受地势影响,不少村落处于山与山之间的连接处,或处于某座山峰地势稍稍平坦的山腰中,当然,也有处于最高峰的村落。譬如沙明高峰片的一些村组,皆处于五峰仙附近的一些山顶,因而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甚至置身其中会滋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错觉。

车至山顶,乳白色的雾如炊烟一般缓缓升起,恍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沿着一条窄窄的公路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穿行两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张二妹的家。

张二妹的家处于山腰处,周围有落叶的乔木,也有常青的灌木,不远处还有一大片水田,其间一群水鸭“嘎嘎”地欢叫着,正冒着严寒寻食。当我面对张二妹家半新不旧的红砖瓦房时,居然发现张二妹的房屋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没有柴门,没有篱笆,没有青苔,也没有看家的大黄狗。然而,站在冷冽的寒风中,我仍然感受到了四周的寂静与荒凉。我想,沙明的贫穷与落后是名副其实的,沙明顶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也恰如其分。我也瞬间感悟,中央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决心,采取这么有力的措施,动员全国上上下下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为的就是不让一个老百姓在小康路上掉队。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惠及贫困群众的决策,像一场及时雨,泽润了千万贫困群众,这是当下最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生动的注脚。

踩着潮湿松软的泥土,我走近张二妹家,看到大门上挂着的那把锈迹斑斑的大锁,突然有了“寻隐者不遇”的迷惑。这些年,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大多数青壮年不得不背井离乡,以出卖劳动力赚取建新房、娶妻、抚儿养女的生活开支,沙明的村都成了空心村,留在村里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和儿童。

可是,留守的张二妹会去哪呢?

 

高处不胜寒,因是冬日,沙明的气温明显低于他处。驻足在村边的沙路上,我举目四望,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可以询问的老百姓。难道,在这样的冬天,留守的老百姓都蜗居起来,正在家里烤着炭火以驱赶寒冷?终于,我透过薄雾看到不远处有一户人家的大门轻掩着,于是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很快,一个年约半百头发花白的妇女拉开门,探出头来,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当得知我的来意后,她告诉我,张二妹早已搬到二组吴三成家去住了。我问,吴三成是什么人?那妇女就低下头,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都是可怜的苦命人!然后,妇女又抬起头看着我说,你去二组找吧,这个时候她们应该在家里。

我和司机一路询问,终于在另一座山的山腰处找到了吴三成的家。

这是一幢坐南朝北的新平房,两层楼高,红砖建造,正面外墙贴着长条形的瓷砖,两侧外墙为水泥粉刷,房屋后面是裸露的泥沙土。这种泥沙土是沙明特有的一种土壤,颗粒细,颜色黄,就像大漠中的沙粒,均匀,色泽一致,但蓄水性能弱。吴三成家的这种平房在湘南农村较为常见,也是比较富有的人家才能建得起的。看着眼前的新房,我想吴三成一定是能干的富有之人,否则盖不起这么漂亮的新房。

吴大哥,在家吗?……我站在门外拉开嗓子大声呼唤,良久,里面才飘出一个男声来:哪个?在,我就来!

这声音就像从一个刚刚完成百米冲刺异常疲惫的运动员口中发出来,短促,上气不接下气。

当大门打开,一男一女站在了我眼前,两人都不足1.6米。男的微胖,身着的棕色夹克已经泛黄,古铜色的圆脸上浮着憨厚的笑容。女的着一件红蓝相间的格子外衣,下身穿一条已经泛白的牛仔裤,目光有点迷离呆滞,傻呼呼地冲着我笑。

这两人便是吴三成和张二妹。

通过了解,我发现吴三成家的境况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吴三成这位52岁的农村汉子,是个单身汉,身患多种疾病。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疾病诊断书看,吴三成患有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继发性血红蛋白增多症等多种疾病。曾经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失代偿、II型呼吸衰竭多次住院。但因为家境极为贫寒,每次入院一旦控制病情,吴三成就会不顾医生劝阻,带着一大包药物回到沙明。近两年,吴三成将这一生起早摸黑、省吃俭用留下来的每一分血汗钱,都用于建造这幢看起来十分漂亮的新房,以至于拿不出钱来治病。

我不明白,吴三成为什么会把建新房看得比治病更重要。难道,在他的眼里,建一幢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房摆在那里,比治病更重要?

转而我又想,或许建新房对他来说很有成就感,而病痛慢慢治疗亦无大碍。也或者,对于一个单身一辈子的农村男人来说,有女人相濡以沫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而建新房无疑成了获取女人芳心的前置条件。但是,这是多么愚昧的想法啊!

张二妹,这位智障的农村妇女,其遭遇也令人同情:丈夫去世多年,儿子患有侏儒症,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张二妹虽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但却傻乎乎的。

围在吴三成家的火炉旁,询问有关情况并送上慰问物质后,我便离开了他的家。

回城的路上,我的心沉甸甸的,乘座的小车似乎也多了千斤重负。

我知道,组织上安排我的帮扶对象是张二妹,但吴三成这个苦难的汉子,因为同病相怜而与张二妹走到了一起,我又怎能熟视无睹?

尽管吴三成和张二妹并没有登记结婚,他和她仅仅只是事实上的婚姻。

 

春天,在不经意中就悄悄来了。

历经一冬的沉寂,沙明的一切也变得清朗、活跃起来。婉转的鸟鸣,破土的小草,潺潺的流水,无名的小花,还有春风中的阵阵松涛,让沙明尽显勃勃生机。

为了沙明人那个并不遥远的梦想,为了沙明的山山水水都绽放笑颜,为了沙明的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扶贫队的队员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在沙明贫瘠的土地上不懈地奋斗着。

沙明的一切都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易地搬迁的新房竣工了,贫困户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严防地质灾害的护坡建成了,贫困户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那些穿行在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公路得到了硬化,贫困户出行变得方便起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如春天的小鸟一般,告别了阴暗潮湿的教室,高高兴兴地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村级活动场所……

然而,沙明这块土地上如张二妹一样的贫困户,仍然奔波在脱贫的征程上。

春暖花开时节,我又一次来到沙明。

那天,吴三成正牵着一头大黄牛从山上归来。大黄牛的毛色看起来有点凌乱,色泽也不鲜亮,就像近看的一幅油画,略显粗糙。而大黄牛那干瘪的肚、失神的眼,也让人看出了大黄牛捱过了一个难忘的寒冬。是的,寒冬这个四季轮回中最为冷漠的魔术师,让沙明漫山遍野的青青小草变得枯黄,老黄牛只得啃着没有营养的枯草度过萧瑟的漫漫长冬。

看到我到来,吴三成的脸上又浮起了笑容,这笑容腼腆而真诚。他安顿好黄牛,将我迎进屋,然后高兴地告诉我,黄牛养殖是沙明的传统,今年元月6日下午,他和另外19户贫困户,每户欣喜地从扶贫工作队领到了两头“扶贫牛”。看着吴三成脸上欣喜的笑容,我知道,两头价值几万元的黄牛,对贫困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两头黄牛并不能真正改变他家的困境,但是,有了这两头牛,加上来年生的牛犊,会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

经过多次的接触,吴三成和我已经不再陌生。当他高兴地把我迎进屋后,张二妹也傻笑着算是和我打了招呼。

这一次,来之前我已经和吴三成通了电话,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张二妹和吴三成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整理有关资料,再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低保。

让我意外的是,每天必须服药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的吴三成,他当前最大的愿望居然是希望我们帮他硬化通往他家门前100余米的公路。我试图说服吴三成当下最紧要的是身体,但我似乎是徒劳的,吴三成告诉我,医生说他的病是没有办法根治的,只有每天服药才能控制病情。

在我与吴三成聊天的时候,张二妹端来了一大碗煮熟的鸭蛋。吴三成接过碗,然后拿出一个鸭蛋给我,喘着粗气说是自家养的水鸭下的蛋,要我趁热吃。看着满满的一碗鸭蛋,我被淳朴的吴三成和张二妹所感动,他们生活不易,对于我的到来,居然还这么客气,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的盛情,于是顺从地接过吴三成递过来的鸭蛋。看着我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鸭蛋,吴三成憨厚地笑了。

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在沙明这样偏远的山村,还有不少像吴三成这样体弱多病的贫困户,他们一年中甚至一生中都难得进城看一次病,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联系几家医院,开展一次专家义诊活动,免费为吴三成这样的贫困户看病?

 

春天的雨,就像情窦初开的少女,大多时候都下得羞涩,且连绵不断,很少像夏天的雨那般伴随着闪电雷鸣突然间就气势如虹倾盆而下。春雨中的沙明也隐去了往日的真容,白茫茫的一片。沙明的雾很独特,因地势而呈现出厚薄不一的景观。在山脊与山脊之间凹陷处,雾浓得像浮在天空中的一片棉花云,将山脊和山脊很自然的分开,直至山顶,然后在顶峰缭绕,徐徐向天际上升,蔚为壮观。

因单位分管领导郑康强此前已和市内几家医院约好,我们只得冒雨前往沙明。为了方便老百姓就诊,我们在沙明的深山中设了3个诊疗点。当我们抵达沙明村村级活动场所这个诊疗点时,从四面八方前来看病就医的老百姓早已将临时设为诊疗室的房间挤得水泄不通。看得出,村支部一班人早已作了宣传动员,将扶贫工作队联合市中医院、三医院、铁五局二处医院专家开展义诊的消息传达给了贫困老百姓。

前来看病的老百姓虽然很多,但在我们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引导下,嘈杂的房间也变得十分安静,一切都在有序中进行。

我的目光漫过人群,突然间发现了我的帮扶对象张二妹,我挤过去向她打招呼,她又朝我傻傻地笑了笑,却一直叫不出我的名字。

我说,上次不是告诉过你们吗?你们不要下山来,等先忙一阵子我们会上门为你们看病。然后我又问,吴三成呢?

张二妹再一次傻傻地笑了,同时从嘴里冒出三个字:在家里。我知道,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吴三成之所以没有来,是因为他走上几百米都十分艰难,更不用说下一趟山走几里路。

约摸两小时后,诊疗点就诊的人逐渐减少,我和市中医院的主任医师资小明、沙明卫生院护士唐艳玲、村支部书记吴满成便邀张二妹坐上120急救车,前往山里给吴三成看病。为了让张二妹给我们引路,我们特意让她坐前排,不曾想到,有几次在分岔处张二妹居然忘了指引,这让司机很是无奈。

到达吴三成家后,资小明和唐艳玲顾不上休息,立马拿出携带的医疗设备,询问,听诊,测量血糖和血压,查看吴三成服用的药物……摆设简陋的房间成了临时医疗室,战国时期扁鹊常用的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全都被资小明派上了用场。

娴熟的技术,温暖的话语,万千的叮嘱,小小的房间里暖意荡漾。

因为此前我已经将吴三成的诊断证明书拍照发给了三医院的院长李小保,故这次专程上门为吴三成义诊时,我们还带来了相关药品,看到我们如此周到地服务,吴三成脸上溢满了幸福。

这次义诊活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推出这样一次小小的便民活动,居然在沙明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老百姓纷纷树起大拇指,直夸党的政策好。

义诊活动结束了,雨还没有停,从房屋上滴落的雨水,不停地敲打着地面,发出叭嗒叭嗒的声响。我打着雨伞,站在雨帘中,放眼望去,沙明连绵的群山仍隐匿在浓雾中。我想起了,这两年来扶贫工作队针对沙明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抓好贫困户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致力改善沙明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经济,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至2017年底,沙明村共治理地质灾害18处,修路基22公里,硬化路面10公里,新建饮水工程6个、村卫生室1个、垃圾台20个。此外,指导沙明村成立合作社6个,发展黄牛养殖200余头,贫困户挂靠分红24户36人,人平分红近1000元,村集体经济突破5万元。这些小小的成绩,不知凝聚了扶贫工作队的多少汗水和心血。我也想起,为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为了帮助广大贫困老百姓如期脱贫,为了兑现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以计数的扶贫工作队员,他们和沙明的扶贫工作队员一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扶贫济困的热情,舍小家,为大家,成天忙碌着,奋斗着,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

我更深知,每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总会伴随着流血牺牲。我也深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耀下,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事业将越来越完善,像吴三成、张二妹这样劳动力低下的贫困户,未来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需要组织上安排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因为到那时,病有所依、老有所依、贫有所依,将会通过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促进落实。

【责任编辑:王丽君】

 

责任编辑:尹红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