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杂文 > 散文 > > 正文

七夕广场说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王文瑄 时间:2022-04-20

郧西是牛郎织女的故乡,是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这里的天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与“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河重合的河流。而在郧西,也能找到很多故事里的地形原貌、古迹、史话诗词、民间风俗习惯等。站在七夕广场,人们放佛穿越了时空,一幕幕经典的场景随之映入眼帘,让人们在感受美好爱情的同时也增进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七夕广场地处县城天河和二道河的交汇处,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外观造型为启航的巨轮,建筑共两层,底层为地下停车场及卖场,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主要用于游人停放车辆和七夕文化用品、纪念品的展销;顶层为开放式广场,面积1.45万平方米。广场主景以七夕文化为素材,以彩虹桥为界,靠北有七夕故事园、时空隧道、音乐喷泉。放眼望去,时空隧道多彩的光圈从大到小以由一根光柱串起,好似传说中王母娘娘的金簪。金簪中,遍布七夕故事园,一尊尊雕像,有牧童、有牛郎织女、还有鹊桥等等,漫步其中,沉浸其间,好似古老美丽的浪漫传说场景再现。金簪末梢是弧形的音乐喷泉,每晚都会在音乐伴奏中起伏变幻。彩虹桥靠南便是广场了,广场上有极其壮观的世界第一牛。牛儿懒洋洋的睡卧池水中,居于广场朝东的一侧,通体呈金黄色,体形硕大,为了保护它不受侵害和游人的触碰,牛的四周被围上了绚丽多彩的各式盆栽。织女雕像坐落在广场靠西的中部,织女雕塑高14米,由汉白玉而制。织女美丽端庄,身姿优雅,惟妙惟肖。彩虹桥周身萦绕着展翅的成群喜鹊,坚固的横架于天河之上,好一架鹊桥啊。每当夜晚来临,身处广场遥望东方,可见不远处的郧西县城最高峰大尖山顶亮起一轮月亮,月亮根据日历变幻,和高挂天上的月亮相互辉映,同时的展现上弦、下弦、抑或是满月,并随时呈现色彩渐变,仿佛一幕幕画卷展开,诉说一段段故事。要问何处可见两轮明月,只此郧西独有。四周山脉山腰处间隔不远分别分布着共计十二星座同时闪耀光芒。此时此刻,整个七夕广场群灯璀璨,花团锦簇,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映仙城”的美景,处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

七夕广场处于县城周边,交通便利,外地游客通常把此处一景作为必游之路,白天摄影、夜晚漫步,方不虚此行。要说城市亮化工程,此处最是体现到了极致。白天已是城区亮点,夜晚灯光闪耀下,更是郧西县城的焦点了。没出现疫情时,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为整齐浩荡的广场舞、孩子们嬉戏、人们健身游玩提供了宽广舒适的场所。

记得有一次,陪同单位的客人途经七夕广场,客人兴致盎然,细细观摩了七夕广场一景一物,最后在织女雕像前驻足良久,震憾不已。追问我多次,七夕文化真来源于郧西吗?我答,是的,有史可查。七夕在天河,天河在郧西嘛!郧西县中部,有一条由北朝南流向的蜿蜒河流,叫天河。天河发源于陕西,全长69公里,流经郧西62.7公里。天河东边是杨家河、归仙河,西边是美女河、仙河,正好与天象对称。而天河边的石公公、石婆婆、悬鼓观、天池庵等景点却都与星象图相反,说明了郧西人对冲破天河阻隔的期盼。

据史料记载,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在前几年,县里每年都会举办七夕节灯会,充分展现了乞巧民俗,各类手工制成的彩灯,手艺精湛,巧夺天工,充满民间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氛围。如今,由于疫情影响,遗憾已停办多年了。牛郎织女的传说,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七夕节,又名七夕情人节,成为伴侣中互诉衷情的浪漫佳节。

由于七夕文化在郧西的文化传播,促进了郧西县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与此同时,也带动了郧西经济的迅猛发展。七夕文化就像一张名片,推介了郧西,也成就了郧西。很多领导或群众,慕名而来,来探索郧西的民间文化,了解郧西的风土人情,领略此处的美景风光,方满意而归。

 

责任编辑:张国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