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选刊 > > 正文

内 招(短篇小说)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邓复华 时间:2018-05-16

 

 内   招

邓复华

 

老王眼下最着急最棘手的事是尽快给二儿子王小虎找一份工作。因为小虎从省成教学院毕业已一年多时间,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不时埋怨他老爹怎么随着年龄的老化,本事也开始逐渐衰退。其实,不能怨老王本事衰退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只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中过了一辈子的老王实在难以适应。现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控编和劳动人事工作的逐步规范化、法制化,他这位S局的副局长——副处级干部要想在这座城市为二儿子安插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实在艰难。他难以驾驭眼前这个局面。

儿子埋怨他,老王却很不服气。就象在单位跷着二郎腿聊天时炫耀他的人生经历一样,他经常在儿子面前大谈他的辉煌人生。两个儿子都知道,老爹兄弟姊妹多,小时候没上几天学,文化程度低,但他20岁能当上生产大队团支书,后参军到部队入党,退伍时又被安置到人事部门工作。当时这个城市建市不久,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包括需要大量的干部,退伍人员安置到党政机关比较普遍。参加工作以来,水平不高的老王却一路攀升,先在劳动人事局当副科长,后很快改任主任科员,成为正科级干部,再到劳动人事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当经理,在经理的岗位上不到两年,最后终于登上了该市S局副局长的宝座,并且在这个职位上一混就是十余年。

“你凭什么说老子没本事?你高考没有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如果不是老子在人事局弄一个委培指标,你能保送到省成教学院上本科?”老王提高噪门气愤地教训他的儿子。

老王说话虽然有点装腔作势,言辞逻辑混乱,字也写得象他的长相一样歪歪扭扭,如同刚发萌的小学生的笔迹,但深谙官场黑道,拉帮结派、挑拨离间,搞“内耗”、搞阴谋十分在行。他的这一本领不仅能使他一路升迁,而且成为他多年以来以权谋私的经验和法宝。两年前,他的大儿子从某职业大专毕业时,带回一个外地籍的女同学,说是找的对象,要求他老爹在本市一同安排就业。女孩长得不算漂亮,又黑、又矮、又胖,但很会处事,嘴甜得象蜜糖似的,整天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可亲可爱,挺逗老王夫妇喜欢。整个暑假,女孩是在老王家渡过的。老王利用职权,将女孩以职工子女的身份内招到S局下属二级单位,儿子则通过关系进入了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同时安排两个职大毕业生的工作,而且又是令一些正规大学毕业生望尘莫及的岗位,着实让老王使尽了手腕,费尽了心思。

S局有一位女干部,性情泼辣,看不惯老王的做派。她对老王说:“王局,那女孩子长得就这么个模样,你儿子真心喜欢吗?是不是你儿子沾了人家的鲜脱不了皮呀?要是将来成不了儿媳妇,岂不是白费劲了?”

老王听不出对方的调侃和讽刺,理直气壮地说:“成不了儿媳妇,那就当成自家养的女儿吧!”

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成了王家的媳妇,而且为王家生了一个胖小子。老王和老伴十分满意,一有空就带着孙子到处转悠。

有好事者曾故意试探老王,要是把你大儿子和媳妇同时内招在S局系统“吃皇粮”,那该多好!老王不是没有这样盘算过,只是同时安排俩人进S局系统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太大,他只好将大儿子另行安排。但他还是要标榜自己:“让老子领导儿子,象个什么样子!”他要让人们知道他还有一点自知之明。

几年过去了,二儿子小虎的就业问题又摆在老王的面前。谁让小虎从小就不好好上学呢?他责怪小虎当年没有读上正规大学,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外单位招考不仅不可能考上,而且连报考的资格也没有。他想把小虎安排到企业去就业,小虎又不愿去。看来,也只有在本局系统内部想办法了。

S局系统现有在职人员300余人,其中局机关43人。由于多年以来从内部职工子女中招工进人使S局系统人员近亲繁殖,300余号人中百分之七十的人员都能扯得上亲戚关系。亲戚、亲属甚至夫妻二人同在一个办公室上班已成为普遍现象,“夫妻双双桌对桌,媳妇倒茶公公喝”成为办公楼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市政府领导人心目中,S局的实际地位虽然并不重要,但政府对S局的重视程度从口头上还是叫得很响的。按现行的体制,S局系统人员全部由各级财政供养。人们利用各种关系往“吃皇粮”的单位里挤,自然也少不了通过各种渠道往S局系统钻。老王到S局任副局长以来,有一段时间曾经分管人事,他抵挡拒绝了不少外来人员,甚至不少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找到S局系统求职,都被他拒之门外。他把S局系统视为自家七亩八分田,当作他私家的领地,——肥水是不允许流入外人田的。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打着个人小算盘,他的两个儿子当时正在读中学,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差,靠本事考上大学恐怕是不可能的,他要为他们在这里留下两个肥缺。

为了两个儿子将来能顺利地进入S局系统,他想,首先必须潜心培植一至两个下属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支持他。几年前,李副局长欲安排女儿进S局下属二级单位,正是被二级单位负责人给硬顶了的。其时,李副局长拿这个老资格的下属真没办法。他要汲取李副局长的深刻教训,从现在开始培植能衷心地为他服务的干部。老王有一个远房亲戚,是本市卫生部门的一名科级干部,在单位竞聘上岗中落选,他多次找到老王要求调S系统工作。开始老王觉得不好办,他毕竞只是一个副局长,说话是不能算数的。不久,正好遇上S局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退休,他以此为契机,极力推荐将这位落聘干部调入,并安排其接替正忙于办理退休手续的那位下属单位负责人的职务。老王心里想,将来儿子安排到此单位肯定不会有什么障碍了。

不仅老王一直打着个人的小算盘,S局其他领导也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各路亲戚、亲属到S局系统工作。早在前几年,胡副局长就把他的侄女、侄儿安排进来了,魏副局长将她的小姨子和弟媳妇调入了S局系统,陆副局长既调来了小姨子,又调来了小舅子,同时还调来了侄女婿。惟有一把手杨局长没有调进任何亲属,净身一人在S局工作,但他未能遏制住这种内招风气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S局的一把手,杨局长认为,人员家庭化、家族化,近亲繁殖必然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不利于五湖四海广纳社会贤才提高S局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此,他曾坚决反对这种内招之风,他认为,即使S局系统需要进人,也应该按规定在社会上公开考录,为此,他得罪了他的这几位副手。事实上,这几位副手本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在S局早就搞起了军阀割据,他们各自为阵,各行其是,拉帮子结派,争先恐后地擅自安排人事,把老杨这位厚道老实的一把手给驾空了。作为S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老杨经常连局长办公会和党组会议也召集不起来,他因此多次被气得生病住院。不知是给硬气的,还是因为工作负担沉重,积劳成疾,老杨终于患上重病,卧床不起,不久辞世。上级为老杨开追悼会时,这几位副手居然都借故不参加。

S局出现如此局面,工作自然受到严重影响,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市委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任命了新局长。新任局长沈一中原是市委的副秘书长,对S局的情况早有耳闻,到职后,他狠抓内部整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局系统招录人员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从今以后无论如何不再从内部职工子女中录用人员。

既然有明文规定,老王实在不好意思启齿再谈二儿子小虎的内招问题。再说,如果这次在S局系统安排了小虎,其他职工的子女必然要搭车同时安排进入S局系统的。S局系统共有10多个职工的子女在家待业,同时增加10多个“吃皇粮”的编制指标,首先机构编制部门就通不过。但老王毕竟是老王,他搅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他认为管用的办法。他鼓动有子女待业的职工一齐找局长沈一中闹事,然后再由他出面调停。制造矛盾,挑动群众闹事,然后从中渔利,这是他多年的做人和为官之道。那么,让谁来带头找沈一中闹事呢?他首先想到了老秦和老周。老秦是S局下属某二级单位的总工程师,女儿在家待业多年,老周的儿子中专毕业就到南方打工去了。这俩人胆子大,敢作敢为,在S局系统是出了名的。根据老王的幕后策划,老秦、老周分别出面向沈局长交涉、发难,发出攻势,强烈要求内招子女进S局系统。沈一中无可奈何,如实说明情况,表示实在难办。

沈一中心想,不能违反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刚刚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开内招的口子。S局系统职工子女这么多,不断地有职工子女毕业、待业,如果这样内招下去,子子孙孙不能穷尽,何时才是一个尽头。更何况S局系统早已超编、超员了,编委不可能再批增人指标的。

老王再次把老秦、老周找来共商对策,说,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本单位不想办法管,难道叫外面的单位来解决?组织上怎么不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在哪里?老王的话似乎条条是理,踯地有声,使脾气刚烈的老秦、老周激愤难平,气势凶猛。

紧接着,老王趁势利导:“我出面不方便,你们可以邀集几个人到局长办公室去闹、去示威!——我当你们的坚强后盾!”

次日早上,天色阴沉,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局长沈一中从省城开会回来,一下火车就直接赶到局里上班。在办公室还没坐稳,只听得“哐当!”一声巨响,办公室虚掩着的门被猛然踢开了。定眼一看,是老秦、老周二人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了。

这猛然一脚给沈一中来了一个下马威。沈一中是个聪明人,他吃硬不吃软的,他不想说多的话,他知道,面对面前的这俩个人,多的话没有用。他当即表示同意上报内招方案,如果上面不批,那就不是他沈一中的事了。

沈局长同意内招的消息在S局系统迅速传开了,有子女在家待业的职工兴奋不已,他们欢呼雀跃,口称万岁,一齐涌上门来。他们急切地询问何时才能真正地把子女内招进来。几位外出南方打工的职工子女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后,纷纷辞去外面的工作,日夜兼程地从千里迢迢的南方往家里赶。人们的兴奋和激动就象是找到了救命的稻草。无论是职工还是子女,他们都把能进入S局系统端上铁饭碗“吃皇粮”,视为人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一连几天,沈局长被兴奋不已的人们团团围住,局长办公室被挤得水泄不通……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条例》(现为《国家公务员法》)的实施,行政单位凡进必考,机关进人必须公开参加省级以上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试。事业单位、尤其是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录用也需进行考试,但考试是公开还是内部进行,由谁来组织招考,暂时没有明确规定。改革在探索之中进行,制度在改革之中完善。老王是一个善于钻政策空子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利用各路关系为已所用的人,他认为,所谓的制度和规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都是人,最后还是人说了算。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个人意志变成一级组织的意志,然后打着组织的牌子以组织的名义去办事,一切问题都好解决,一切事情都好办。即使遇到什么麻烦,即使有违规甚至违法行为,也不要紧,因为他的前面还有一把手沈一中顶着。风险是一把手的,功利则是他自己的,因此,他愿意为此事冲锋陷阵。作为人事干部出身的老王,他代表S局这级组织在具体操办此事时,上上下下通达顺畅、游刃有余。首先,他很快搞定了编制部门,编办同意给S局系统再增加13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他还利用关系,说服人事局同意由S局以人事局的名义组织考试。老王想,无论合法与否,只要人事局有人认可,即便是私下默认,一切似乎变得顺理成章、合理合法。通过老王的一系列公关活动,人事局和S局最后终于达成默契:参加报名考录的人员只限于S局系统的职工子女。

“这哪算得上是公开考录?分明又是在搞“内招”嘛!”S局总工程师老郑看出了破绽,十分愤概,同时,他语气中不无讥讽:“王副局长办起公私合营的事情,办法就是多,效率就是高!”

局长沈一中回答说:“内招就内招嘛,反正多少年已经形成了这么个局面。只要能应付上面就行了!”

沈一中所谓的“只要能应付上面”,就是指应付市委、市政府,应付上级人事部门。上任以来,他总是害怕有人到上面告状。作为一把手,他是不愿意在他的任期内惹出什么麻烦的。

由于老王的态度异常积极,报名通知在S局系统内部很快正式发出。在家待业的职工子女涌跃报名。几个已经在外单位就业的职工子女也纷纷前来报名,他们说原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也希望到S局系统“吃皇粮”。几个在南方打工多年的职工子女赶回来后,深感家乡的温暖,深感S局系统大家庭的温馨,他们认为南方的用人机制虽然灵活,但太残酷,随时都有下岗的危险,没有一点点安全感。他们由衷地感叹:端上铁饭碗就是好!“吃皇粮”就是好!同样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在内地却能体现出无比的优越性呢?

报名工作很快结束了,经统计,报名者共15人。老王亲自进行资格审查,同意王小虎等13人参加等额考录。所谓等额考录,意味着考试只是象征性的,每个人都会搭车安排的。尽管如此,老王心里底气还是有点不足,他太了解他那位不学无术的儿子了。考试前天晚上,他又通过关系,提前将考题从人事局拿回,并直接带到了家里,他连夜要求二儿子背诵考题答案,说一定得考个高分,不能在S局系统职工中出丑。

经他鼓噪而再度掀起的这股内招狂潮,无论潮起潮落,作为副局长的他都要引领潮头,不能落伍。老王想。

老王的二儿子王小虎果然得了高分,排名第一。小虎有生以来总算替他老爹撑了这么一回面子。由此,他自然地被安排到S局系统一个条件最好的二级单位上班,此单位局领导班子分工正是由老王亲自分管。老王的“老子领导儿子”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此次内招,13个参加者中12人被安排在S局系统,1人中途弃权,据说是因为此人的当工商局局长的舅舅给他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吃皇粮”地方。

 S局向来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是非之地,内部矛盾重重,上访、告状者常年不断,单位风气臭名远扬。前年,因错误开除职工张小民而引起的一起人事纠分上访到市里,闹得沸沸扬扬,造成恶劣影响,搞得S局当年没能被市委、市政府评上先进集体。没评上先进集体的连锁反应是,财政局不给S局系统划拨当年先进集体的年终奖金。本来是因为局领导的工作失误而引起的纠纷,老王却在局系统总结会上鼓动职工说:“现在奖金没了,你们找张小民要钱去!”搞得张小民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职工们也哭笑不得。然而,奇怪的是,就这么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地方,此次内招隐情却无人向上面反映。人们似乎接受了这个多年以来形成的内招习惯,或许,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究竟到了何种程度,有什么新的精神和禁区,S局系统并未有多少人知晓。因此,此次内招壮举并未在这座城市掀起更大的波澜。

就在这次搞内招的当年年底,老王担任实职的年龄超过了规定,组织部通知他退二线,转任非领导职务。随着二儿子小虎工作的安排,老王的家庭使命基本完成,他觉得即使退下来也没有什么遗憾。但是,他提出了前提条件,要求先晋升其级别,然后办理退二线手续。组织部为了尽快安排其退二线,根据市委制定的土政策,同意照顾老王在退休之前晋升一级,使他如愿以偿地成为正处级调研员。可是,老王后来的言行表明,他并没有正确理解组织上对他的照顾,他认为,一切只是源于他和局长沈一中个人之间的交易,他甚至认为这是沈一中对他的恩赐。

他说:“官是不可能当一辈子的,在台上时,只要能把子女都安排好,就不会有遗憾。”退居二线后的老王,不仅没有失落感,而且更洒脱。人高马大、精力充沛、无所事事的他,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惬意和激动。他经常向局办公室要车到全市各单位串门,跷着二郎腿与他过去的同事或朋友聊天,以此打发时光。他荣耀地告诉人们,尽管S局系统人满为患,但他的大儿媳和二儿子都很顺利地“内招”进入S局系统“吃皇粮”,退居二线时,他的职务又晋升了一级——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更得益于S局沈局长的特别关照。因此,他无限感慨地说:“共产党好,沈局长更好!”

老王到处串门游说,盛赞沈局长比共产党还要好,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不久,市纪委派人就内招一事到S局调查来了。据说,不是因为有人告发,而是老王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到处宣扬和标榜引起了上级的警觉,他常对人说,他的二儿子王小虎是通过考试录用到S局系统的,而且考试得了第一名,他还宣扬说S局系统考录人员的过程是如何如何的公正、公平和合理······

S局系统再度兴起内招狂潮的隐秘和违规嫌疑正是这样被老王自觉或不自觉地泄露出去了。

(2006年5月于武昌)

 

责任编辑:骆雪荣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