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文选 > > 正文

伟哉蔡元培

来源:中创文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6-28
  01
 
1917年1月4日,一辆马车行至北京大学门口,骤然刹住,蔡元培健步走下车来。校工们分立两侧,齐刷刷地向新校长鞠躬致敬。蔡元培摘下礼帽,回敬以深深一躬。
在北大是前所未有过的事情。北大是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待遇,从不把校工们放眼里。
1868年出生的蔡元培,七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成为翰林院编修。就在前途无量时,他却辞官回绍兴办起了学堂。
1912年1月,受孙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不满其独裁,蔡元培毅然辞去教育总长之职。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力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朋友们纷纷上门劝阻蔡元培不要赴任:“北大太腐败,进去,若不能整顿,对声名有碍。”此前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校长。严复、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都灰头土脸地被“赶出”了北大。
面对劝阻,蔡元培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他向校工鞠躬时,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帷幕。
 
02
 
当时的北大,乌烟瘴气,如同魔窟。学生多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捧戏子、打麻将、吃花酒,对读书毫无兴趣。
史学家顾颉刚当时就读于北大,他记忆中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晚饭后就坐车直奔“八大胡同”,北大师生那时被妓院们称为“最佳主顾”。
学生中还流行一种坏风气,就是“结十兄弟”,即十个学生结拜为兄弟,毕业后各自钻营作官,谁的官大,其他九人就到他手下当科长、当秘书。这个官如果是买来的,那么钻营费就由十人分摊。顾颉刚说:“所以,当时的北大被戏称为‘官僚养成所’。”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了就职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一开口,他就对大学的性质进行了精准定位。“大学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
此篇演讲,抱负之宏大,志向之高远,惊震中国。在场师生,皆被蔡之气势所慑。
北大学子们后来感叹:“北京大学虽然在维新变法中成立,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得以真正诞生。”
 
03
 
1916年12月26日,一接到委任状,蔡元培就直奔北京正阳门西河沿胡同,胡同里住着一个安徽人。
这个人不怎么爱守规矩,但他是一个大才子,姓陈,名独秀。找到陈独秀,蔡元培开门见山:“想聘你做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却不愿:“我要回上海办《新青年》。”
蔡元培说:“也可以在北京办啊!”
陈独秀仍不愿意:“我觉得还是上海好。”
蔡元培没有放弃,隔天就往胡同跑。半个月后,陈独秀终于被打动:“那我留下来吧!”
但陈独秀是一介白丁,既没学位,也无任教经历。要说服教育部同意,不是一桩易事。
蔡元培竟胆大包天,为陈独秀编造了“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和“曾任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陈独秀这才得以进了北大。
1917年,二十三岁的梁漱溟,将自己写的一本哲学书寄给了蔡元培,希望得到赏识,进北大读书。不料蔡元培回信说:“你可以到北大教授印度哲学。”
梁漱溟惊呆了:“我只有中学学历,而且近几年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没有多少见识。”
蔡元培找到梁漱溟彻夜长谈:“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但我也没有发现旁的人比你更精通。我认定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就大胆地干吧!”
蔡元培还让北大进行“课堂公开”,华罗庚、沈从文等,都做过北大旁听生。而最有名的旁听生,名字叫毛泽东。
1920年,蔡元培更是石破天惊——让北大招收女生,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正因不拘一格揽人才,北大师生力量和生源素质才得以大幅提升。
 
04
 
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胡适、钱玄同等绝对提倡白话文学,黄侃、刘师培等极端维护文言文学。蔡元培不持门户之见,就让他们并存。
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蔡元培也毫不干涉,就让他们共存。
可以这么说:当时中国社会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中国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
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但胡适觉得蔡元培的索隐完全是牵强附会。于是准备寻找《四松堂集》,以推翻其观点。不料四处寻找而不得,偏在此时,蔡元培托人找到此书,送上门来。
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天下几人哉?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正因此,北大人才方得以大师辈出,北大学术方得以硕果累累。
 
05
 
从踏进北大那天起,蔡元培就有一夙愿:建立教授治校体制。“要使学校按既定方针办下去,不受校长一人去留的牵涉,就要建立以教授为中心的教授治校体制。这样,即使校长走了,学校也不会乱。”
于是,蔡元培任校长才三个月,他就在北大设立了“评议会”。“每五名教授中选举一名评议员组成评议会,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
当时,北大还有不少外籍教员,其中一个叫克德莱的英国人,是个“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的混混,仗着是英国公使朱尔典的亲信,经常混迹烟花之所。北大评议会讨论决定:规范校纪,予以解聘。由此还差点引发一场外交风波。       
克莱德仰仗自己的贵族身份,找到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诉苦。也不知道劳合·乔治是什么专业出身,没有一点国际法常识,竟然把主权国家一个单位内部的人事纠葛上升到大英帝国的外交问题,交由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处理。朱尔典就与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外交部联系,妄图施加外交压力解决民事纠纷。
外事无小事,加之当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外交部当然非常重视啦,部长亲自接见蔡元培,希望北大以大局为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因此影响中国和英国的关系。
蔡元培是何等聪明的人啊,立即把球踢给北大评议委员会---这事儿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得集体决定。
北大组成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为成员的教授团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和被解聘教授克德莱谈判,陈独秀严厉斥责英国政府无视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胡适引用北大校规校训,指斥克德莱教学水平低下;李大钊揭露其人缺少师德,违反签约的种种事实;辜鸿铭旁征博引国内外大学对不合格教授的解聘先例…… 
朱尔典、克德莱眼见外交压力无效,只好走诉讼程序。北大聘请了民国政府前司法总长王宠惠、北大教授张耀曾作为辩护律师。当时的媒体舆论也是一边倒地支持北大,北大学生纷纷抗议。朱尔典此时也指责克德莱为英国政府惹了麻烦。克德莱眼看官司无望,只能无条件撤诉,此事才得以平息。
北大不但由此成为中国最自由的大学,也成为中国最规范之大学。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如何育人?蔡元培主张:成立各种社团。“人人只有先改良自己,才可能重新振兴风气。”
1918年初,蔡元培率先发起成立了进德会:“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乙种会员,于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二戒。丙种会员,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蔡元培践行承诺,终老没有一犯,成为公认的模范会员。
 
06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忽然口吐鲜血倒地,继之昏厥。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蔡元培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代筹,其清贫叫人落泪。
这个现代北大的缔造者,这个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未留任何财产,仅有两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1977 年,余光中特意到香港祭拜蔡墓,他四问路人,没想到竟然无人知晓,几经周折,才在一处华人公墓内找到。因多年没人看顾,蔡墓已被荒草湮没。余光中心中一酸,顿时泪洒衣襟。这个健忘的世界,总还有些人不曾忘记他。
  
如今,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责任编辑:宁 红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创文网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15927618989 QQ:3683127117 投稿邮箱:3683127117@qq.com
本网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备案:鄂ICP备2022005271号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511号
Top